2020-11-28 ~ 2020-11-28
聲,影,當代
展演資訊
主辦
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展演者
作曲者 : 王思雅 / 曾毓忠 / 董昭民 / 鄭建文
時間
14:30
地點
名人堂
售票資訊
自由入場
展演介紹

曲目

  • 王思雅:空間即興 improvisation spatiale
  • 鄭建文:夢中之夢(給上低音薩克斯風與互動電腦音樂系統)
  • 曾毓忠 : 《絲的綺想》(二胡與互動電子音樂)
  • 董昭民:F. B.

曲解

王思雅 : 空間即興 Improvisation spatiale 肢體演出者 / 影像設計:劉寅生

創作想法來自時空堆疊造成的重複性,立體線性延伸,透視,光影交錯,錯視等現象,以觀賞者為角度,自我形成封閉空間的層次。基態空間、激發能量和封閉物質,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形成各自存在的狀態。演出為影音互動關係,自由形態的隨機性與變化軸。

鄭建文 : 夢中之夢(給上低音薩克斯風與互動電腦音樂系統)上低音薩克斯風 : 顧鈞豪

此作品之靈感來自美國作家Edgar Allan Poe 的詩作A Dream within a Dream,藉由器樂結合互動電子音樂所勾勒出的既真實、又虛幻的聲響,來表達浮生若夢的感嘆。互動電子音樂系統則偵測樂器現場演出的音樂姿態,觸發粒子化合成、頻譜延遲、聲音凍結、回授延遲等特效。

曾毓忠 : 《絲的綺想》二胡演奏家: 蕭奕飛

《絲的綺想》為二胡與互動電子音樂,是創作者一系列探討人機互動(HCI)作品之一。樂曲核心想法:1.如帕格尼尼「綺想曲」,意圖表現二胡炫技性與樂曲隨意風格,2.透過科技延伸與擴大二胡演奏技巧,3.營造原始與數位變形二胡間虛實交替的綺想世界。 作曲家 及演出人員介紹

王思雅 / 作曲家

台北市人。獲教育部獎學金至法留學,畢業於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作曲,甄選進入IRCAM法國電腦科學對聲響和前衛電聲藝術研究所電腦音樂研究,首演作品『細胞』。多次入選國際現代音樂,ISCM英國曼徹斯特,羅馬尼亞,日本橫濱,ACL澳洲墨爾本,日本仙台,紐西蘭 ,韓國(2009) 等等,由國家廣播電臺轉播。同時代表國家參加聯合國現代音樂國際會議於葡萄牙,法國,瑞典。作品由國家樂團等委託創作。多次獲獎,日本入野義朗首獎,義大利Citta di Castello首獎等等。管弦樂作品『輻射』(2002)入選亞維濃樂團首演,喻為新響。近期創作多為跨領域音樂劇作品,與大師Pierre YvesArtaud於巴黎世界文化館maison du monde合作演出等。出版有聲作品3D影音互動CD/DVD獲得國藝會贊助發行。2010台北數位藝術節國際策展人和2020年「捉遊・戲場attraper le JE・champs de JEU」於台中國美館,跨域藝術國際策展人。 2018年首演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定製真實:數位藝術之魅」,王思雅《眼聲內/外》和2020年《舞懸浮》跨領域劇場。

劉寅生 / 影像設計 / 肢體舞蹈

1974年生,劉寅生一直是個多領域的藝術家,曾在2000年於斯洛伐尼亞獲得Break21獨立青年藝術節“特別奬”。他的藝術計劃運用視覺,音樂與現場表演及行為藝術,且運用“自動繪畫”捕捉來自宇宙的不同訊息進而探討神秘學領域。近年來受邀於韓國、中國….等地行為藝術節,且與台灣當代作曲家有緊密的影像及表演的合作。

鄭建文

鄭建文為美國北德州大學音樂藝術博士,主修作曲,並專精於互動電腦音樂。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專任副教授,並擔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曾獲藝術音樂作曲獎項主要包括: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委託創作徵曲比賽獲選 (2013);TMC (台灣音樂中心)國際作曲比賽優勝 (2012);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建置音樂創作與行銷平台」管弦樂徵曲比賽獲得第三名 (2011);捷克Musica Nova 電子音樂創作比賽「榮譽提名獎」(2011) ;美國達拉斯交響樂團暨Voices of Change所主辦之「Russell Horn青年作曲比賽」首獎 (2007)、ICMC國際電腦音樂學會區域作曲獎 (Regional Composition Prize ) (2008)、教育部文藝創作獎(2003、2006、2009)、全國藝術創意作品線上競賽「音樂、音效創意類」優等獎(2007) 與特優獎(2005、2006)、臺北打擊樂團「青年打擊樂作曲比賽」佳作(2005)、國家交響樂團「啟動台灣的聲音」管弦樂徵曲比賽獲選演出(2002);新竹縣文化局「第四屆客家新曲獎」佳作(2000)等。其電子音樂作品並被收錄於各類國際性影音出版品中,諸如:國際電腦音樂學會(ICMA)2008 年年會作品選集CD;美國電子音樂學會(SEAMUS)首張影音DVD選集、2007年MIT Computer Music Journal 之DVD影音作品選集、SEAMUS 電子音樂創作比賽 Electroclip 決選作品集CD、西班牙Confluencias國際電子音樂創作比賽決選作品集CD。除了擅長器樂作曲之外,其目前主要研究與創作在於結合現場器樂演奏之互動電腦音樂,曾以「互動音樂」研究計畫獲得「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百萬贊助(2005-2006)。此外,其也積極參與跨界合作,如:2010年與台灣藝術大學「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合作之《Nexus II》互動多媒體舞蹈表演作品,獲選文建會「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百萬補助;2018 年為安徽師範大學的吳浚老師執導的沙動畫影片 Statue of Blood 製作配樂, 獲得印度國際電影節 Moonwhite Film Festival 之「最佳配樂獎」。其音樂作品頻繁發表於國際間,亦使其自 2006 年起多次獲得美國版權協會ASCAP Plus Award獎助。

顧鈞豪 薩克斯風 Chun-hao KU / Saxophone

維也納市立音樂院(MUK)演奏家文憑 Performance Cerfiticat (2016-2017),法國國立Puteaux音樂院職業班演奏家文憑 Prix de Perfectionnement (2009-2010),法國國立Cergy-Pontoise音樂院高等音樂教育文憑Diplome d’Etude Musicale (2005-2009),東海大學音樂藝術學士 (1999-2003)。 旅法期間擔任法國Levallois市立管樂團及法國 RATP地鐵愛樂暨管樂團聲部首席。創立 I-Saxo計畫並擔任其執行人,於2014與2016年與台北愛樂梅哲管弦樂團合作舉辦第一、二屆「TSPO I-Saxo國際薩克斯風論壇」,邀請法、日、美等國際薩克斯風演奏家蒞台與台灣演奏家群共同演出及開設講座。經常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NTSO)合作演出多首經典薩克斯風管弦樂之獨奏片段;並於現代音樂節、亞洲作曲家聯盟音樂會及台北愛樂室內樂集中演出。2016及2017年擔任「台北國際現代音樂節」【委創專場】之製作人,與國際手風琴大師Stefan Hussong同台演出原田敬子(Keiko Harada)專場音樂會。2016年出版第一張個人專輯「聲音・意象」,並於台中國家歌劇院與男高音Ian Bostridge及指揮家Baldur Brönnimann演出「孤絕的詠歌—冬之旅」,2017年受邀參與兩廳院「新點子樂展」【來自中亞的新語】演出,同年獨立製作「奇幻動物園」繪本音樂會。2018年受邀擔任兩廳院「新點子樂展」執行製作人,與法國 Ensemble Intercontmeporain首席小號手 Clément Saunier同台演出國人作曲家邱浩源:Flash Flush二重奏樂曲;同年七月於第18屆世界薩克斯風年會(WSC)中發表國人作品:林宜徵「次元穿梭」、八月與金革唱片公司合作演出繪本音樂會「奇幻動物園」、九月舉辦第三屆I-Saxo國際音樂工作坊,三度邀請Alexandre Souillart及其三重奏團隊演出P.Boulez等經典當代曲目。12月邀請美國及西班牙演奏家 Bob Eason, Arthur Liang, David Delgado Martinez 與薩克幫重奏團(SBE)於誠品松菸表演廳演出「薩克幫禮讚」年度公演音樂會。2019年擔任台南藝術節閉幕演出演奏家暨執行製作人,並完成法國薩克斯風演奏家Jean-Marie Londeix著作「Méthode pour étudier le saxophone」之中文版翻譯本,12月於莫斯科參加聲響劇場工作坊(Soundrama Studio)。2020年1月受邀至芬蘭西貝流士音樂院舉行個人獨奏會「福爾摩沙的呢喃—台灣當代薩克斯風音樂」,同年出版由法國薩克斯風演奏家Christophe BOIS所著「有效練習金三角」繁體中文譯本。

目前任教於東海大學博雅書院音樂賞析講師,同時為I-Saxo國際音樂工作坊企劃執行人、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樂團音樂家、薩克幫重奏團音樂總監與盧米耶三重奏 (Trio Lalumière)創始人。近年經常參與當代音樂即興與音樂劇場之演出,並擔任國際音樂家蒞台大師班等現場又譯員。

曾毓忠 / 作曲家

美國音樂藝術博士(DMA),現為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創作與科技組專任教,兼代聲音與音樂科技主任。作品曾入選ICMC、EuCuE、SICMF、ACL、ISCM等國際音樂節。原創作品獲Pierre Schaeffer首獎、Musica Nova首獎、ICMC 2011與ICMC 2015作曲獎。作品收錄於十五張國外電腦音樂相關專輯CD。

蕭奕飛 / 二胡

1994年生於屏東縣潮州鎮。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學士班,目前任職於桃園市國樂團,擔任高胡演奏員。曾獲兩屆(2012/2016)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二胡獨奏A組冠軍、2019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優勝獎與TCO團員特別獎等殊榮。

董昭民 / 作曲家

台灣作曲家董昭民於一九六九年出生於臺北。作曲師事錢南章教授, Johannes Fritsch ,Mauricio Kagel及Nicolaus A. Huber。一九九九年夏天獲德國埃森音樂院最高藝術家文憑並以該校最優異成積畢業。同年獲頒德國科隆巿政府作曲獎及獎學金。二OO一年獲台灣國家文藝基金會的作曲贊助。二OO四年獲美國洛衫机Villa Aurora 藝術家獎學金。二OO六年獲許常惠作曲比賽民族樂器類第二名, 二OO八年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教師組音樂作曲特優。同年獲國藝會補助,製作他的第一張個人原創作品集“音之旅”。2013年獲頒台北西區扶輪社「台灣文化獎」。

董昭民的作品已在亞洲,美洲及歐洲的音樂節多次發表演出: 柏林國際音樂節 MaerzMusik Berlin 、 芝加哥新音樂節 Soundfield Festival Chicago 、 慕尼黑新音樂糸列musica viva München、德國達姆斯塔新國際音樂研討會等。與他合作的知名團體包刮臺灣采風樂坊、 德國摩登樂團 Ensemble Modern Frankfurt 、德國漢堡 Resonanz 絃樂團、 維也納音響論坊 Klangforum Wien、 芝加哥諾門訥斯樂團 Ensemble Noamnesia Chicago 、芬蘭 Avanti!室內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等。

董昭民目前的創作,企圖將東方的人文精神及藝術思想表現在他的作品中。他的音樂創作函蓋了中西樂器的獨奏,室內樂,交響樂,輕歌劇,戲劇音樂。董昭民擅長古箏演奏與即興。他於二OO四年與旅德古箏大師徐鳳霞及旅奧作曲家王蓂合組古箏“箏鳴”三重奏,並加入電子樂器,極力拓展東方音樂語法及表達手法的新空間。 他多次與畫家及舞蹈家合作創作舞蹈音樂及多媒體表演藝術,融入即時電聲創作,發展他藝術表達的多樣性。

德國法蘭克福日報:董昭民在“睡佛百姿”裡,以樂器的聲響探索為基礎,朔造了一種暗示性的音樂語法。前所未聞的聲響循序漸進,充滿了無限聯想 ﹣宗教般的情懷,且趣意盎然。(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03.12.2002) 董昭民於2006 – 2007擔任臺灣采風樂坊駐團作曲家, 並於2007年開始任教於新竹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2008年與交大應用研究所和建築研究所共創“交大多媒體藝術團隊”,參加多次國內外跨領域展演和文藝交流,成果豐碩。

諮詢時間: 周一至周五 9:00-12:00;14:00-17:00
電話:886-3-5162222
傳真:886-3-5726819
地址:30013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綜合大樓二館1樓
諮詢時間

電話

傳真


地址
周一至周五 9:00-12:00;14:00-17:00

886-3-5162222

886-3-5726819


30013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綜合大樓二館1樓